《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 分类:政策法规
- 作者:贵州省能源局
- 来源:煤炭处
- 发布时间:2023-04-03 11:17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促进我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对深化我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巩固贵州在国家综合能源战略地位,促进我省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四大发展方向,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一是煤炭产能产量。到2025年,全省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原煤产量1.8亿吨,力争达到2.0亿吨。二是煤矿安全生产。 “十四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事故总起数同比“十三五”时期进一步下降。三是到2025年,公告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建设一批智能煤矿。四是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广泛推广。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炭入洗(选)率和焦煤入洗率进一步提升;矿井水100%达标排放,推动充填工作面建设。。
(二)明确煤炭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煤炭产业布局。通过加快推进矿区规划修编、进一步加大煤炭储存勘查力度、着力推动煤炭资源优化布局、有序推动露天煤矿建设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二是加大优质产能释放。支持具备优化资源配置条件的煤矿通过扩大、置换等方式调整优化矿区范围,支持保留煤矿与相邻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形成规模化的煤炭开发格局,通过大矿建设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分类推进现有煤矿整改提升,按照“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盘活一批、淘汰一批”分类推进,加快培育释放优质产能。三是增强煤炭保供能力。进一步完善煤炭集运、中转联运、储配等基础设施,增强煤炭物流和公共服务功能。在“毕水兴”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四是提高煤矿安全保障。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装备、培训的一体化提升,推动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开展灾害治理科研和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检测机构和专业检测队伍等煤矿安全服务综合平台。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推动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攻关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压裂抽采技术、煤炭井下液化(气化)开采、围岩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无人开采、无井开采、基础能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着力发展。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动科研平台建设,推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六是加快煤矿智能发展。加大示范项目的推广力度,促进大数据与行业融合,加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服务和人才培养。支持省内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煤矿企业与国内外先进科研团队、技术厂家合作组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引进先进技术攻克我省智能煤矿建设中的关键性难题。七是有序探索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推动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炭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应用110工法、充填开采及煤炭地下气化开采等先进技术及工艺,加快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三)对产业节能提出了要求。为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有效降低资源开发强度,促进节能减排,《规划》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并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实现开发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规划》主要从煤矿设计、煤矿准入、煤矿生产、煤炭洗选加工、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节能评价。
(四)对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规划》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多方面评价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治理煤炭生态对环境影响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为煤炭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规划》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稳步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结合我省实际,梳理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实施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供应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等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概要描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促进我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对深化我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巩固贵州在国家综合能源战略地位,促进我省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四大发展方向,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一是煤炭产能产量。到2025年,全省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原煤产量1.8亿吨,力争达到2.0亿吨。二是煤矿安全生产。 “十四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事故总起数同比“十三五”时期进一步下降。三是到2025年,公告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建设一批智能煤矿。四是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广泛推广。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炭入洗(选)率和焦煤入洗率进一步提升;矿井水100%达标排放,推动充填工作面建设。。
(二)明确煤炭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煤炭产业布局。通过加快推进矿区规划修编、进一步加大煤炭储存勘查力度、着力推动煤炭资源优化布局、有序推动露天煤矿建设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二是加大优质产能释放。支持具备优化资源配置条件的煤矿通过扩大、置换等方式调整优化矿区范围,支持保留煤矿与相邻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形成规模化的煤炭开发格局,通过大矿建设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分类推进现有煤矿整改提升,按照“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盘活一批、淘汰一批”分类推进,加快培育释放优质产能。三是增强煤炭保供能力。进一步完善煤炭集运、中转联运、储配等基础设施,增强煤炭物流和公共服务功能。在“毕水兴”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四是提高煤矿安全保障。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装备、培训的一体化提升,推动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开展灾害治理科研和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检测机构和专业检测队伍等煤矿安全服务综合平台。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推动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攻关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压裂抽采技术、煤炭井下液化(气化)开采、围岩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无人开采、无井开采、基础能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着力发展。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动科研平台建设,推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六是加快煤矿智能发展。加大示范项目的推广力度,促进大数据与行业融合,加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服务和人才培养。支持省内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煤矿企业与国内外先进科研团队、技术厂家合作组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引进先进技术攻克我省智能煤矿建设中的关键性难题。七是有序探索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推动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炭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应用110工法、充填开采及煤炭地下气化开采等先进技术及工艺,加快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三)对产业节能提出了要求。为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有效降低资源开发强度,促进节能减排,《规划》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并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实现开发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规划》主要从煤矿设计、煤矿准入、煤矿生产、煤炭洗选加工、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节能评价。
(四)对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规划》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多方面评价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治理煤炭生态对环境影响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为煤炭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规划》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稳步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结合我省实际,梳理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实施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供应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等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 分类:政策法规
- 作者:贵州省能源局
- 来源:煤炭处
- 发布时间:2023-04-03 11:17
- 访问量: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促进我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对深化我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巩固贵州在国家综合能源战略地位,促进我省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四大发展方向,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一是煤炭产能产量。到2025年,全省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原煤产量1.8亿吨,力争达到2.0亿吨。二是煤矿安全生产。 “十四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事故总起数同比“十三五”时期进一步下降。三是到2025年,公告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建设一批智能煤矿。四是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广泛推广。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炭入洗(选)率和焦煤入洗率进一步提升;矿井水100%达标排放,推动充填工作面建设。。
(二)明确煤炭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煤炭产业布局。通过加快推进矿区规划修编、进一步加大煤炭储存勘查力度、着力推动煤炭资源优化布局、有序推动露天煤矿建设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二是加大优质产能释放。支持具备优化资源配置条件的煤矿通过扩大、置换等方式调整优化矿区范围,支持保留煤矿与相邻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形成规模化的煤炭开发格局,通过大矿建设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分类推进现有煤矿整改提升,按照“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盘活一批、淘汰一批”分类推进,加快培育释放优质产能。三是增强煤炭保供能力。进一步完善煤炭集运、中转联运、储配等基础设施,增强煤炭物流和公共服务功能。在“毕水兴”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四是提高煤矿安全保障。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装备、培训的一体化提升,推动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开展灾害治理科研和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检测机构和专业检测队伍等煤矿安全服务综合平台。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推动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攻关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压裂抽采技术、煤炭井下液化(气化)开采、围岩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无人开采、无井开采、基础能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着力发展。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动科研平台建设,推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六是加快煤矿智能发展。加大示范项目的推广力度,促进大数据与行业融合,加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服务和人才培养。支持省内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煤矿企业与国内外先进科研团队、技术厂家合作组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引进先进技术攻克我省智能煤矿建设中的关键性难题。七是有序探索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推动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炭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应用110工法、充填开采及煤炭地下气化开采等先进技术及工艺,加快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三)对产业节能提出了要求。为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有效降低资源开发强度,促进节能减排,《规划》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并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实现开发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规划》主要从煤矿设计、煤矿准入、煤矿生产、煤炭洗选加工、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节能评价。
(四)对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规划》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多方面评价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治理煤炭生态对环境影响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为煤炭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规划》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稳步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结合我省实际,梳理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实施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供应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等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新闻动态

大西南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煤炭开采与销售、矿山机电设备销售、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农业化产品研发与生产等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企业。公司2008年成立,注册资本2.5亿元...
官方公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大西南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页面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贵阳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诚信南路512号大西南富力中心A7栋28层 电话:+86-0851-85862000 传真:+86-0851-8586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