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投资集团
有序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设备展示
全部分类
产品名称

轻型刮板输送机

产品名称

轻轨

产品名称

皮带输送机

产品名称

普通槽型托辊

产品名称

单体液压支柱

产品名称

矿用隔爆型组合开关

产品名称

矿用电缆

产品名称

金属铰接顶梁

产品名称

QBZ矿用隔爆型双电源双回路风电闭锁组合开

产品名称

铰接顶梁

产品名称

矿用隔爆型智能化真空电磁起动器

产品名称

煤(10-30mm)

产品名称

沫煤(-10mm)

产品名称

煤(30-60mm)

产品名称

煤(60mm以上)

产品名称

煤(特大块)

上一页
1
2

新闻动态

4月26日,安徽理工大学经来旺教授一行莅临大西南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贵州大西南矿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指导工作。经教授一行与矿井生产管理人员开展了座谈交流,并深入矿井实地了解各矿在采掘工艺改革以及瓦斯、水害、顶板、火灾、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具有专业性、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大西南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 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理念,引进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不断学习应用切实可靠的高新技术解决矿业领域安全生产的重难点问题。 大西南投资集团诚挚欢迎您!
黔能源煤炭〔2023〕31号   各产煤市(州)及县(市、区、特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煤矿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矿安﹝2023﹞21)要求,进一步规范实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审批管理,依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审批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健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各煤矿企业及煤矿应按有关规定建立以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矿长)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以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按有关规定设置生产技术、安全、通防、机电运输、通信与调度、应急救援以及防突、防治水等机构,配齐配强相应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能力;不断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事项审批制度,将《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规定的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事项纳入审批制度管理范围,按有关规定要求明确审批权限、审批流程、审批要求等内容。   二、规范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 (一)规范煤矿层面技术措施审批。本文所称煤矿指在一个采矿权范围内负责生产或建设管理的单位。属煤矿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批的10类42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事项(详见附件1),应按有关规定由煤矿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按权限审批,宣贯后执行。涉及煤炭建设项目5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事项(详见附件2),应按有关规定由施工单位(项目部)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按权限审批,宣贯后执行。 (二)规范煤矿企业层面技术措施审批。本文所称煤矿企业指持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对所属煤矿实施技术措施审批和安全生产管理的上级公司。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批的7类44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事项(详见附件3),应按有关规定由所属煤矿组织会审后上报上级公司,由上级公司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按权限审批,宣贯后执行。 (三)规范报送监管监察部门层面事项管理。需报送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等单位管理事项共9类11项(详见附件4),由煤矿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按照相关规定上报;需要报送至省级部门的,原则上从县级单位逐级上报。涉及煤矿有关行政许可方面等事项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四)全面实施煤矿企业技术措施审批管理。全省煤矿必须实现企业、煤矿两个层级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和管理。没有上级公司负责技术措施审批和管理的煤矿,应于2023年底前组建煤矿企业或者委托有技术管理能力的技术服务单位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和管理。组建的煤矿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建立齐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相应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申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停产停建煤矿不能按期实现的,应在复工复产前完成。本文件印发后,煤矿采矿权发生变更且未实现企业、煤矿两个层级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和管理的,应在新采矿权人组织生产建设前完成。对煤矿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和管理的技术服务单位,可以为在贵州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也可以为在贵州设置固定场所且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相应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具备煤矿技术管理能力的技术服务单位。煤矿委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和管理,在委托后及时告知省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   三、严格技术措施审批监管监察 煤矿企业、煤矿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开展技术措施审批工作,并做好档案管理,严禁违规审批。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对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批和管理的技术服务单位进行抽查,发现不具备技术管理能力的,要依法依规处理;要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事项管理与审批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档案管理;对应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未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仍予以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的、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继续作业等情形的,要依法处理处罚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请各产煤市(州)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将此件转发至辖区内各产煤县(市、区、特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及煤矿企业。
2023年4月27日,随着一阵鞭炮声在空中升腾鸣响,大西南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贵州大西南矿业有限公司渝兴煤矿110kV输变电及10kv配套送出线路工程110kv变电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据悉,该项目主体工程位于毕节市大方县普底乡庆丰村原金象煤矿,建筑总面积1514.7㎡,地上三层,建筑高度18.85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由四川源通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承包, 计划于2023年6月30日建成投运。 该工程于2023年3月1日开工建设,自开工以来,恰逢气温低、雨水多等气候,为保证工期顺利完成,各级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施工单位对项目开展针对性策划,明确建设目标、抽调技术骨干、多方协调资源,积极克服施工难题,在充分利用有效施工时间科学组织施工,将混凝土标号从C30提升至C40缩短拆模时间,积极协助解决外围村企矛盾,发挥自有专业施工技术特长的同时,积极邀请领域专家全程参与,确保各个施工节点的准点完成。 贵州大西南矿业有限公司渝兴煤矿110kv变电站主体结构封顶,为下一步的110kV变压器、110kV GIS等设备进场安装工作提供了保障,积极推动了项目建设,为项目顺利受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风拂面,暖意渐升,2023年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会暨“梅安森杯”全国煤炭行业瓦斯抽采计量监测工职业技能邀请赛于重庆完美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大西南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贵州大西南矿业公司智能机械化办公室选派刘修均、陈德林两名选手代表贵州省煤炭企业参与本次竞赛。与来自皖北煤电、华阳集团、陕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延长石油等单位的精英选手们齐聚梅安森,经过4月7日-8日两天的角逐比拼。大西南矿业在本次竞赛中取得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竞赛是为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大西南智能化办公室一直秉承这样的工作理念,选手们把竞赛过程中收获的知识技能带回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更加努力的工作,使竞赛的标准,要求,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抢新机行动的决策部署,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印发了《贵州省能源数字化“十四五”规划》(黔能源发〔2022〕12号,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紧抓数字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陆续确立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双碳目标”等重要发展战略,还提出了“新基建”政策。同时,国发〔2022〕2号文件要求贵州在数字经济上抢新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从“十三五”期间来看,我省能源数字化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数据孤岛”、“系统孤岛”、互联互通程度低、应用程度低等问题。随着全球能源低碳化、清洁化、智能化转型,以及国家政策“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大背景下,我省能源行业急待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全省能源发展面临新形势。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能源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编制了具备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规划》。 《规划》旨在研究建立“数据+平台+应用”模式,推动能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我省能源数字化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部署,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更为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数字化体系,为贵州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规划》解决的问题 (一)《规划》分析了能源数字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划》发展目标。 到2025年,夯实能源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初步形成生产、管理、决策数字化,构建能源数字化生态,着力打造国家数字能源基地和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煤炭行业:新建智能煤矿50处,推动数字技术与煤炭行业融合,构建煤炭数字化体系。 电力行业:实现全省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环节数字化建设,构建电力产业数字化新业态。 油气行业:推进油气数字化管网建设,加快全省油气数字化储备设施建设,打造油气数字化平台,建立健全油气资源供需预警和应急调峰机制。 新能源行业:规划建设一批智慧风电场,智慧光伏电站。构建新能源设施建设标准化、运行管理数字化、设备管理数字化、集中监控远程化、场站管理一体化的数字化管控体系。 能源数字化、综合化:推动水光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能源多能互补体系,提升综合能源数字化水平,着力打造数字能源基地。 展望2035年:全面实现能源数字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能源智能化体系,形成能源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提出了《规划》主要任务 《规划》涵盖贵州省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数字化基础等多个领域,涉及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油气智能开发、安全智能电力及新能源开发等33个重点任务,围绕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安全、数字化平台、科技创新等形成33个专栏。 1.煤炭数字化主要任务 《规划》在煤炭领域提出了7个主要任务。 一是智能煤矿+5G,建设井上井下5G网络基础系统。二是加快智能煤矿的建设,采用数字技术,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大型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三是推进大数据与煤矿智能化运维服务融合,打造贵州省煤矿智能化运维服务平台。四是推进大数据与煤炭交易服务相融合,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贵州省煤炭交易大数据平台。五是建设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数字化监督管理平台。六是加快推进煤炭行业数字化培训及监管平台建设。七是构建煤炭企业数字化管控平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2.电力数字化主要任务 《规划》在电力领域提出了7个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建设智能电厂。二是智能电厂+5G,建设智能电厂5G组网和接入方案。三是智能电网+5G,形成一批“智能电网+5G”典型应用场景。四是实现电网协调发展,建设安全可靠高效的数字电网。五是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六是打造电力数字化平台。七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3.油气数字化主要任务 《规划》在油气领域提出了7个主要任务。 一是智能油气+5G,探索5G在油气行业的应用。二是数字化技术提升油气勘探能力。三是加快油气数字化管网建设。四是推进油气储备设施数字化。五是构建油气数字化平台。六是推进油气行业与工业互联网融合。七是构建储气调峰大数据平台。 4.新能源数字化主要任务 《规划》在新能源领域提出了5个主要任务。 一是建设一批智慧场站。二是推进大数据与清洁能源发展深度融合。三是加快发展地热能数字化产业。四是打造新能源数字化平台。五是发展新能源产业新模式,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5.能源数字化基础主要任务 《规划》在能源数字化基础提出了7个主要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数字化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夯实能源数字基础设施,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三是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提高数字化水平。四是完善“能源云”平台功能,研究建设能源数据中心。五是建设“源—网—荷—储”综合能源基地。 六是数字技术赋能,助力“双碳”目标。七是加快能源系统数字化升级。 三、《规划》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目标及重点任务顺利完成,提出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能源行业数字化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力度,以规划为引领,督促企业大力开展能源数字化建设工作,努力构建省、市(州)、企业等多方协同的能源数字化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形成职责明确、协同推进的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格局,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我省数字能源发展规划与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强化对数字能源发展的战略指引。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数据与能源深度融合的政策机制。围绕产业招商、产业载体、重大项目、应用示范、人才引培、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完善优惠政策配套服务,完善能源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及引导。利用好大数据产业基金的支持引领作用,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各类政府政策性资金、专项资金等支持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争取金融保险机构支持,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四)加强能源创新型数字人才培养。积极发挥企业对综合型数字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在产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度融合中,进一步对高校培养的单一专业人才加以甄选和“深造”,使其既拥有数字化能力与思维,又能熟悉管理,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秀数字人才。 (五)开展试点示范。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数字能源试点示范工程。跟踪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运营情况,总结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六)开展能源大数据标准体系研究。鼓励协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积极开展能源大数据相关标准体系研究及制定,健全能源大数据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构建能源数据治理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促进我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及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编制和实施《规划》对深化我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巩固贵州在国家综合能源战略地位,促进我省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四大发展方向,提出煤炭产业主要发展目标。一是煤炭产能产量。到2025年,全省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原煤产量1.8亿吨,力争达到2.0亿吨。二是煤矿安全生产。 “十四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总人数、事故总起数同比“十三五”时期进一步下降。三是到2025年,公告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建设一批智能煤矿。四是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广泛推广。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炭入洗(选)率和焦煤入洗率进一步提升;矿井水100%达标排放,推动充填工作面建设。。     (二)明确煤炭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煤炭产业布局。通过加快推进矿区规划修编、进一步加大煤炭储存勘查力度、着力推动煤炭资源优化布局、有序推动露天煤矿建设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二是加大优质产能释放。支持具备优化资源配置条件的煤矿通过扩大、置换等方式调整优化矿区范围,支持保留煤矿与相邻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形成规模化的煤炭开发格局,通过大矿建设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分类推进现有煤矿整改提升,按照“新建一批、技改一批、提升一批、整合一批、盘活一批、淘汰一批”分类推进,加快培育释放优质产能。三是增强煤炭保供能力。进一步完善煤炭集运、中转联运、储配等基础设施,增强煤炭物流和公共服务功能。在“毕水兴”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四是提高煤矿安全保障。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装备、培训的一体化提升,推动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重大灾害治理技术交流合作,开展灾害治理科研和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煤矿安全评价、检测机构和专业检测队伍等煤矿安全服务综合平台。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推动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攻关绿色安全无人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压裂抽采技术、煤炭井下液化(气化)开采、围岩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无人开采、无井开采、基础能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着力发展。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动科研平台建设,推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六是加快煤矿智能发展。加大示范项目的推广力度,促进大数据与行业融合,加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服务和人才培养。支持省内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煤矿企业与国内外先进科研团队、技术厂家合作组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化技术服务队伍,引进先进技术攻克我省智能煤矿建设中的关键性难题。七是有序探索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推动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炭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应用110工法、充填开采及煤炭地下气化开采等先进技术及工艺,加快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三)对产业节能提出了要求。为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有效降低资源开发强度,促进节能减排,《规划》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并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实现开发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规划》主要从煤矿设计、煤矿准入、煤矿生产、煤炭洗选加工、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节能评价。     (四)对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规划》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多方面评价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恢复治理煤炭生态对环境影响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为煤炭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规划》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切实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稳步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结合我省实际,梳理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实施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供应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等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2023年3月25日由大西南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贵州大西南矿业有限公司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及贵州省煤矿设计院专家团队,组织矿业公司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矿业公司所属煤矿的总工程师、通防副总在贵州大方县安益煤业有限公司召开瓦斯治理专题交流会。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农事催紧,田间地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大西南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贵州大西南矿业公司。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安乐乡和百里杜鹃,安益煤矿、渝兴煤矿正在搭建工业大棚,控制扬尘对环境空气影响。
安益煤矿今年技改90万吨/年,力争2023年7月31日之前取得90万吨安全生产许可证。在集团公司“抓重点、抓细节、抓管理”和“管理质效全面提升年”的精神引领下,安益煤矿狠抓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和谐、互助友爱的工作氛围,大家精诚团结、凝心聚力。为确保引得进、容得下、留得住人才要求,充分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努力开创大西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全员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安益煤矿地面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正式启动。
    2023年3月1日,随着共鸣的工程车辆不断驶入,渝兴煤矿110KV变电站场地开始平整施工,标志着大西南投资集团自筹投资建设的渝兴煤矿110kV输变电及10kV配套送出线路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据了解,该110kV变电站采用全户内布置,主变采用三相双圈变2×40MVA,采用SZ18-40000kVA/110±8×1.25%/10.5kV,YN11,UD=10.5%;户内布置;1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进线2回(至鹏城110kV变、大方220kV变),出线2回(1#、2#主变),设备采用GIS全封闭组合电气,户内布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40回,采用金属铠装移开式设备;无功补偿采用SVG自动无功补偿,容量2×10000kVA;站用变2×80kVA。全站土建及电气一次性按照最终规模进进行建设,110kV线路部分:     (1)渝兴煤矿变-鹏城110kV线路:新建线路长度约7km,其中电缆长度约1.4km,架空线路长度约5.6km;全线按照20mm冰区设计;导线JL/LB20A-185/45,地线一根LBGJ-80铝包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24B-80架空复合地线;电缆采用1×ZRA-YJLW02-Z-64/110-1×300。     (2)渝兴煤矿变至220kV大方变110kV线路:新建线路长度约31.5km,全线按照10、20、30mm冰区设计,导线JL/LB20A-185/45(30),地线一根LBGJ-80(50)铝包钢绞线,另一根采用OPGW-24B-80(50)架空复合地线;计划2023年6月30日建成投运,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渝兴煤矿、金象煤矿用电负荷增长快,用电可靠性要求高等问题,同时对优化贵州百里杜鹃电网结构,提高用电可靠性发挥重要作用。
    2月21日、27日,炮竹声声响,开工喜洋洋,毕节市金沙县“碳新”公路主干线及连接支线共计18.2公里路面全面维修工作正式动工。      “碳新”公路是金沙县内县重要的经济通道之一,是保障全县重点产煤区域新化乡龙凤片区连接煤炭外运的唯一通道,该段公路主干线23公里、连接支线3.2公里,全长共26.2公里。由于近年来我县交通运输不断升级发展,重载车辆大幅度增加,导致路道破损加快且程度越来越严重,对群众出行及运输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各方反映强烈,进行较大维修已刻不容缓。对此,毕节市金沙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县财力状况十分艰难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县沿线相关煤炭企业经过认真的酝酿与准备,本着共建共享的思路,达成了奉献共识,主动担当起回馈社会责任和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自愿无偿出资支持“碳新”公路维修。         此次全面启动“碳新”公路剩余18.2公里路面维修工作由大西南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贵州大西南矿业公司总牵头,积极完善维修方案及相关手续,县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指导、安全督促、运输调节及原材料供应协调,县能源局负责做好煤矿协调工作,县煤炭工业协会做好相关部门与煤矿企业的联络工作。     目前,“碳新”公路及支线维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该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县政府有关领导的大力帮助协调,县交通运输局加强技术服务、安全监督和运输调节,县能源局加强煤矿生产运输及相关衔接调度,新化乡党委政府及当地村民委员会积极协调服务,县煤炭工业协会做好各方联络,共同做好该路段施工期间的运煤车辆通行、群众协调及安全生产保障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大西南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页面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贵阳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诚信南路512号大西南富力中心A7栋28层  电话:+86-0851-85862000  传真:+86-0851-85865188